听到这话,老朱脸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
因为到了现在,巢湖水师的旧日荣光在岁月冲刷下已显斑驳。
廖家兄弟中的廖永忠,曾以“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赞誉随朱元璋大破陈友谅,却因僭用龙凤图案触怒圣意(实际上卷入韩林儿之死)而被赐死;其兄廖永安早年间被俘不屈而死,爵位由幼子承袭,然晚辈们虽承荫庇,却无父辈的悍勇,多在水师衙门任闲职,空享虚名。
俞氏父子中的余通海在进捣桃花坞的战斗中战死;其弟俞通源转为陆军南征北战,倒是立下了赫赫功勋,如今却困于卫所的文书堆中,鬓角已生华发,每日周旋于军屯钱粮的核算,再难有披挂上阵的机会。
这些巢湖水师的老将们,或死或残,如同搁浅的战船,虽仍保留着当年纵横长江的气势,却被新朝的制度与猜忌束缚手脚。
他们或谨言慎行,或壮志难酬,而新生代将领尚未崛起,致使水师青黄不接,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海上局势。
昔日在鄱阳湖之战中立下卓著功勋的巢湖水师,却落得个这般下场。
朱高炽一番话,直接说得老朱颜面扫地,他脸色能好看才是怪事。
“那这水师大将,你可有人选?”
老朱没好气地追问道,懒得跟朱高炽计较了。
“水师都督,信国公汤和;副都督,南安侯俞通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