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个“主力牵制、偏师奇袭”的战略,正是当年岭北之役时朱元璋与徐达定下的策略。
可惜彼时北元还有王保保这根柱石将军——他深知明军的意图,没有被徐达的主力牵制,反而抓住明军分兵的破绽,亲率精锐突袭徐达的中路军,导致明军阵脚大乱。
那场战役,明军不仅没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而折损了数万将士,被迫后撤,错失了一举荡平北元的机会。
王保保的存在,就像北元的定海神针。
他懂谋略、善用兵,更能凝聚草原各部的力量,让北元在屡次受挫后仍能保持战斗力。
而如今,王保保早已病逝,北元再无这样能统筹全局的名将,脱古思帖木儿又是个耽于享乐的庸主,面对徐达的牵制战术,只会被动应对,根本想不到李文忠的奇袭部队会绕到捕鱼儿海。
这便是两次战役结果天差地别的关键。
同样的战略,遇上不同的对手,便有了不同的结局。
徐达对此感触最深——当年岭北战败的郁气,直到今日看到脱古思帖木儿被擒,才算真正烟消云散。
“曹国公李文忠,亲率精骑奔袭捕鱼儿海,生擒北元大汗,居功至伟!赏黄金二百两,玉带一围,赐免死铁券一枚,食邑增三千户!”
李文忠倒是习以为常,叩首时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臣能擒获脱古思帖木儿,全赖陛下天威,更赖皇太孙与皇长孙决断!臣不敢独揽大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