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0章 共治!朝廷离不开士绅! (2 / 3)

作者:朕闻上古 最后更新:2025/9/12 22:51:12
        士绅们正是攥紧了这根“朝廷离不开”的绳索,才能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在朝堂上与皇权分庭抗礼。

        你要加税?他们便喊“民不堪命”,煽动百姓哭诉求情;你要改革?他们便搬“祖制难违”,串联同僚百般阻挠;你要动他们的田产?他们便说“动摇国本”,让皇帝也得掂量掂量会不会激起士绅叛乱。

        正因为如此,即便蒙古鞑子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也不得不向这种治理惯性低头,采取包税制,给予地方士绅乡绅诸多便利。

        他们本是游牧民族,不懂农耕社会的治理逻辑,更无力派遣足够的官吏深入每一个村落征收赋税、维持秩序。

        面对广袤的中原大地和数千万以农为生的百姓,除了依赖熟悉地方事务的士绅,几乎别无他法。

        包税制便是这种妥协的直接体现——将一县一乡的赋税额度整体“包”给当地士绅,由他们自行向百姓征收,朝廷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这等于默认了士绅在征税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可以借着“包税”的名义,在朝廷定的额度之外额外加征,中饱私囊;也可以凭借这种与朝廷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地方的权势,甚至将宗族势力延伸到官府难以触及的角落。

        第430章共治!朝廷离不开士绅!

        蒙古统治者虽有铁骑横扫天下的威风,却在治理中原时不得不依赖这些被他们视为“南人”的土绅,只因离开了这群熟悉农耕社会运转规则的中间人,庞大的帝国便会陷入瘫痪。

        这种对士绅的依赖,早已超越了族群界限,成了所有入主中原的王朝都无法绕开的治理铁律。

        可现在,皇帝自己开辟了财源——东海贸易的关税、官办商号的利润,直接进了内库和国库,一分一毫都不用经过士绅的手;经营岭北的收益、军校培养的军官,更是绕开了士绅掌控的土地和人脉。

        这等于直接抽走了他们的筹码:朝廷收税不再求着他们督办,有海关官吏就能卡住商路;朝廷维稳不再靠他们安抚,有军队就能镇住边疆;朝廷花钱不再看他们脸色,贸易顺差比田租来得更实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