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当中,正是豪杰用命之时,所谓的豪杰,大多都是拿着刀箭的家伙,文臣们大多都是默默耕耘,以待来日的状态。
换句话说,文臣在这个时候多数不如武将们耀眼,功劳官爵也会落在武人的身后,这在当世之中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各处诸侯麾下,武人的话语权无疑重上许多,因为你劳心费力一年下来,得到可能还不如武将们打上一场胜仗呢。
这在其他各处可能还有所不同,毕竟自晋末以来,文武的界线日趋模糊,并不能一概以文武论之。
可在李破麾下,却是显著的厉害,而且随着时日推移,越来越是明显了。
像陈孝意,温彦博等人,份属隋臣的时候,都曾独领兵权,自然也就不愁战功,可如今嘛,他们在李破麾下日久,却哪里还有上阵杀敌的机会?
连随军出征的机会李破都没怎么给他们留下,而军中将领们的声音充斥于军议之上,竟是连“智谋之士”都给省了,让人情何以堪?
那么他们的功劳何来?如何能在此时与军中将领们分庭抗礼,不落下风?日后功劳卓著的将军们夸夸其谈的时候,还有他们说话的余地吗?
像身在长安的裴寂就是因为身无军功而备受指摘,左右腾挪之下,却闹的非议越来越大,名声之臭,已经传到了晋地,可见,此时没有军功傍身的文臣过的有多不如意了。
这其实是之前陈孝意,温彦博等心腹之臣非常忧虑的事情,前些日建议李破封赏旧人,其实便多是出自这样的考量。
晋地的这些将军们军功之多,已是到了让他们心惊胆战的地步,好在,将军们心思还不多,可若真跳出来一位如刘文静那样的家伙,矛头会对向谁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