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作为大军统帅,和与李神通交战以及率军攻打蒲坂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李破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对行军作战更加纯熟自如,和之前很多战事一样,他既坚信自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也能承受失败带来的苦果。
换句话说,此战非常重要,他知道胜利能带来新的局面,可失败却也在他承受范围之内,他现在只是驻足于黄河之畔,冷冷的观看着战局,再无半点亲身临阵,带领大军取得胜利的想法。
这要是搁在之前,遇到这样的战机,己方又有所不利的情形之下,他说不定立即便会亲自渡河领兵作战。
这显然是登上汉王之位后,产生的变化,当然,也有着常年累月领兵作战的积淀在起着作用。
现在他头一个想法就是先将张士贵调回来,毕竟这个家伙新降不久,还得不到他的信任,接着他便想命张伦立即过河。
而在片刻之后,他便打消了这些念头。
李建成若能把苦肉计演的这么出神入化,他李破也就认了,张士贵有着才能,此时将其人调回北岸,只能让其人寒心,再要笼络恐怕就难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他麾下良将颇多,可要说能在战略上提出好的建议的人却很稀少的原因在作祟。
这差不多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典型事例,这里所谓的一将难求,指的无疑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尉迟,步群等人都还差着火候。
而徐世绩,张士贵,张伦三人,在李破眼中都有着这方面的潜质,只是这三个家伙来的太晚,而且心思活络,有点不听话,军功之上又很难与其他人相抗衡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