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战争中大略上的所谓的主动权,并非以攻守来衡量,那过于简单粗暴了。
在李破看来,如果敌人在防守的时候,你选择了进攻,那一定不会是一场理想的战事,因为敌我之间的这种配合,大多数时候都会让战事走向胶着,就像当初李密和王世充之间的争斗厮杀一样。
说到这里,李破的理论也就非常明显了,敌人想要防御的时候,必须促使他进攻,敌人想要大举进攻的时候,如能使其不得不转为防御,那么战争的主动权毫无疑问便会掌握在自家手中。
当然,所有谙于战阵的将领们也都明白一个道理,战事往往不会那么尽如人意,大略上的失策有的时候可以用诸如兵力,刀枪铠甲,或是兵卒是否精锐,士气等等上的优势来补足,再加上一些意外的事故。
这也就是战争当中一些将领在失去战事的主动权之后,还能够反败为胜的原因所在。
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战事,却在最为寒冷的腊月里,点燃了军中将领们对于战争的热情,这无疑是一种出于复仇心理的求战欲望。
所以,一直对李世民在深冬季节,选择偷袭龙门有所疑惑的他,渐渐也就明白了过来,冒险的进攻有时候却是在为防御打着基础,这和诱敌没什么区别。
同时,李世民也在极力争取着战争的主动权。
而这显然和李破对明年战事的预期很不相符,渡河作战需要更加雄厚的兵力,更好的后勤补给,不然的话,那就是一场灾难。
即便是当初李渊大举南下,有着那么多人响应,却也在黄河边儿上和屈突通纠缠良久,何况是如今这样一个情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