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破其实也就那么一说,之前被激起了些火气,便想逗一逗他,看他如何应对,不想却得了这么一番大论。
心中不高兴的道了一句,你不想咱去泰山就直说嘛,搜肠刮肚的弄这么一篇文章出来,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看来劝谏君王确实是个颇为凶险的技术活,好在咱现在是皇帝了,不然也得这么小心翼翼的说话,还不得被累死?
封德彝表现还成,他没有怂恿君王跑去泰山瞧瞧,而是委婉的进行劝谏,而且他知道皇帝不喜杨广,还把杨广又拖出来一顿鞭尸。
让李破有些羡慕的是臣下们的历史功底,他们中任拿出一人来,比后来的史学家都要强上不少,历史上的事件,只要有所涉及,他们都能拿出来侃侃而谈,此所谓引经据典者也,甚至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当世文人们的基础修养之一。
此时他妆模作样的叹息一声,道:“看来封禅之举乃天命所归,朕还差了一些,所以更要励精图治,希望有朝一日朕也能效仿他们,去泰山之巅看看风景。”
封德彝狠狠的松了口气,觉着嘴巴有些干,“正是如此,臣将来若能陪至尊登临泰山而封之,虽死无憾矣。”
这话倒是真心实意,不管对于君王,还是臣下来说,封禅泰山都是无上的荣耀,非大功绩不能得之。
李破一统天下,其实已经初步的具有了这样的资格,只不过功绩略显单薄而已,若此时大张旗鼓的去泰山,相当于旅游,没太大的意义。
……………………
玩笑几句,又邀封德彝饮了两杯,算是给这位滑头的老臣压压惊,这才回到正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