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隋末群雄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杜伏威也不能免。
正好江左靠着海边,杜伏威部下里有不少都是渔家子,这是当世最为卑贱的一个群体,因为没有田地,很多人又不交税,社会地位只比流民稍高。
可就是他们给杜伏威解决了大问题,他们劝杜伏威驾船出海,闲了可以打鱼,用海盐腌制来补充军资,一边还能跟海外交易,缺粮食那就用江左的物产去交换海外的粮食嘛。
杜伏威一听大喜,他正好有不少大船,组建了水军也没什么用,不如出海去找食吃,于是在中原豪杰们人脑子快打出狗脑子的时候,人家杜伏威派人驾船出海,做起了海外贸易。
向东最远到达琉球,和琉球土著进行了接触,并换回来了一些牛羊和稻米,最大的贸易来源其实还是东南沿海一带,与沿岸的土著居民交易。
即便是在当世,这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此时海外之民多处在野蛮原始阶段,最喜欢中原的糖,织物以及精美的瓷器等物产,这些东西江左都不缺。
航道一旦打通,反应其实就是连锁性的,杜伏威和他的部下们尝到了甜头,便停不下来了。
杜伏威数次亲自率人出海,不是去交易,而是去打击沿路的海匪,别看人家杜伏威是盗贼出身,可他却深恨大大小小的匪帮们给他添了不少麻烦。
他在江左剿匪不遗余力,尤其是在打击海盗上面,那更是雷厉风行,因为抓住一群海匪,他的船队就能扩张几分,海匪的家产也就成了江左的财富,同样也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如今江左的景象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