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窦建德的雷厉风行,能舍敢弃,萧铣的动作就慢的和老牛拉车一般了。
他先调交州总管丘和转任江州总管,又以尚书左仆射周法兴兼任黄州总管,在庐江,襄阳两地聚集人马,囤积粮草。
说实话,他的行动太慢了,慢到根本没有抓住战机一说,他就像是一个有着拖延症的主人,当他慢吞吞的想要去招待客人的时候,客人们已经将菜炒好了,就等着他入席呢。
在此期间,周法明等人越来越觉河南之战有如圈套,想要劝皇帝改变心意,萧铣却不耐烦的指责起他们冬天里互相争吵,以至于贻误了战机。
萧铣的指责其实不无道理,周法明既为尚书左仆射,又兼兵部尚书,在战略上不能同皇帝保持一致也就罢了,反而想靠拖延来改变皇帝的心意。
可以说,周法明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臣子,如此也就让梁国处于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大略上已经议定出兵河南,可准备上却没有跟上,至少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出兵。
当然了,南阳,襄阳,汝南等地都驻有大兵,为防备弘农的唐军以及虎牢的夏军所设,倒是省了不少事。
不得不说的是,萧铣治平梁国数载,施政上还是很得人心的,起码比喜欢打土豪,分田地,却还酷爱女色,以及强拉青壮入伍,丝毫没有施政计划的林士弘强多了。
当听闻皇帝想要起兵去东都的时候,很多人都觉着立功的机会到了,所以江南门阀世族子弟纷纷请求随军出战,府兵们表现的也很踊跃。
此时梁国上下弥漫着乐观主义情绪,除了周法明为首的一些人觉着河南像是一个挖好的大坑之外,其余人等,从皇帝到臣下,门阀世族,再到治下的百姓,都非常自信的认为此去河南定能轻松败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