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变局之下,即便是像阿史那多闻这样掌握着威权的大人物,其实也如蝼蚁一般,不定什么时候便会淹没在旋涡之中。
………………
只是以郑从师的眼界和才能,并不能清晰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比如说没过两天,南边来的使者便来到了阿史那多闻的汗帐所在,除了带来了大唐皇帝殷切的问候之外,还与阿史那多闻进行了一番友好的交谈。
在郑从师口中饱含敌意的大唐,好像并不是那么令人憎恶。
他们向阿史那多闻申明友好之意,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在阿史那多闻面前愤慨的说起了高句丽人的种种不是。
并向阿史那多闻提出了一个突厥人从来没有想过的提议,南北夹击高句丽,而且他们已经付诸于行动。
深有城府的阿史那多闻懵了,突厥贵族也觉得很玄幻。
但这无疑是一个让阿史那多闻极为心动的提议,可是在大家议论过后,让人担心的地方实在不少。
一个就是唐军陈兵于河北,依旧没有什么撤军的意思,显然诚意不足。
二来是突厥王庭的反应,阿史那多闻一旦起兵,便是违抗了王庭汗令,后果会很难预料,到了那个时候,自动送上把柄的东方汗,也许会受到王庭大军和唐军的围攻。
使者等突厥人缓了缓才适时送上一颗定心丸,向阿史那多闻讨要营州,并向阿史那多闻保证,大军很快便会撤出河北,只留下一些必要的军兵驻守于长城上的各处要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