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作少监刘庆则等人率领大军中的匠工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他们指挥着河道上的船只陆续靠岸,并随即拿锁链将靠拢的船只连在一处,向对岸快速延伸开去。
为了增加效率,甚至已经有人渡河到了对岸,从北岸也如此操作,不用一个时辰,两边便在河中汇合。
早已准备好的兵卒立即拿着木板铺在连好的船只之上,形成了两条能够容大军通过的浮桥。
这是大唐国力的一种展现,就像当年前隋征伐辽东时在辽水上建造浮桥是一个道理,以当世这个时间段来说,在世界范围之内,能够展现出这种能力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是工业力量的体现,虽然跟后来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在当世却是无人能及。
看似简单,就是把船连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就行了,实际上,首先你要有足够使用作为浮桥的船只,除了大唐,哪还有人能够拥有那么多的海船?除了大唐,又有谁能随时就地取材,造出那么多的船来制作浮桥?
再有就是对水情的测算,如何让浮桥稳定的浮于河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工艺积累,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来了,就能把浮桥造出来的。
不然当年宇文恺也不会因造浮桥不利而受到贬斥……
造桥时短了几十米,竟然让渡河的大军没法上岸,就那么尴尬的拥堵在了河上,你能想象这个场景有多可笑吗?
…………
李靖骑马立于岸边高处,江面和岸边的情形一览无余,眼见浮桥成型,李靖已然有些枯瘦的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心说好在没有短上一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