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比那些读书只为求取富贵的人强吧?”
李纲好似早有预料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点着头重又坐了下来。
刘洎则有些诧异,这么轻描淡写吗?他愣了愣神,心说陛下如此开明,真是社稷之福也。
这方面李纲比刘洎体会要深刻的多,科举泄题一案至今没个结果,皇帝却很有耐心,也能体谅臣下们的难处,只这一点在晋末以来的君王身上就属于难能可贵的品质。
更何况这几年皇帝治理天下一直都是不骄不躁,足以称得上一声圣明天子了。
………………
长安书院一事,还是因长安祭酒李玄道等人而起,在长安书院办起了文会,并广邀南北文人才子参与,最后摆起了擂台……
眼见大家火气越来越盛,他们又恳请朝廷出面缓和。
礼部这边反应有点迟钝,没办法,也不能怪李纲等人不够敏感,主要是京试马上就要开始了,礼部上下都在准备大考诸事,加之还有乱七八糟请托求情的,也就顾不上其他的了。
中书那边反应倒是快,其实还是因为那边有些人和长安书院来往比较多些而已。
岑文本和孙伏伽身份都不一般,不但在文坛之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分属南北,想来他们一露面,这些南北士子见到他们,些许意气之争还不是人到即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