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算什么,当初征求意见的时候,天下还没有这么安稳,很多人其实是迫于形势,没敢出来说话而已。
到了如今,风潮乍起,虽有些突兀,其中有着很多巧合的痕迹,却也在料中。
因为关于科举,有太多的地方可供评说……
其实不光是科举,大唐立国没几年,制度上的改革已经不少,很多地方同样有着利弊难料之处,被人捉住尾巴一顿乱薅,也是常有的事情。
………………
太极殿中,李破用手指敲击着桌案,不紧不慢的问道:“你们说,此事该如何处置才好?”
刘洎道:“士子来京赶考,还没有入仕,便聚众而起,擅言政事,臣以为应该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李纲看了看自己的副手,摇了摇头道:“思道在上党半载,煞气盛了些,科举刚刚来到京试,不易大动干戈,不然为人诟病,岂不阻了之后朝廷选才之途。
臣以为堵不如疏,既然科举新立,不如就此开放言路,让人论辩一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便是,若些许言语朝中都不能听得入耳,那还谈什么为国选才?”
说到这里,他拱了拱手道:“陛下也说了,此乃好事,既然如此,臣以为可以借势而行,正好离着开试还有几天,听听士子们说些什么,从中善加引导,使士子们晓得朝廷为政宽仁,不会以言罪人。
士子们虽然年轻,可都饱读诗书,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体会到了朝廷苦心,将来再行选才,众人定然踊跃参考,如此一来,岂不正合朝廷本意?”
李破点头道:“卿之所言,甚合朕意,就是不知卿有何办法来纾解此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