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就是在琢磨怎么借此宣扬一下科举大考。
首先能进入到京试环节的读书人,现在就都是举人了,要给予一定的奖赏,不然让人空欢喜一场,回去之后肯定满腹怨言,下次不来了怎么办?影响也不太好。
可奖赏也不能太过,毕竟要一直办下去,朝廷哪有那么多的资本奖赏他们?
这个朝中还是要商量一下,比较成熟的想法还是要从赋税上面找齐,其实只要让举人们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也就成了。
至于像后来一样,免除赋税,还给发工资的做法,那真就是把读书人当祖宗来供着了,但你要敢在这会来这么一出,贵族们那可就高兴了,举人们名下当时就能给你弄出万倾良田出来信不信?
其实李破此时想的就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小气如他,才不会像老赵那么大方。
付出的最好少一些,能让落选的举人们高兴就成……
至于进士,那就算是入仕了,赏官是一定的,只是要恰当,这个吏部已奉上表章,不需要李破操心。
他想的是怎么让这些人风光一些,以表明朝廷的重视,激起读书人参考的热情。
杏林宴可以办一下,簪花游街嘛,娘兮兮的,估计是后来老赵的子孙弄出来的玩意,大唐尚武成风,可不能这么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