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和礼部的官员当廷阅卷,然后还要找出几篇精彩些的文章出来,和进士们做一下交流和互动,这才是真正的廷对。
可最终李破觉得不用这么浪费时间,直接以训诫结尾,好在魏征已经准备去洛阳赴任了,不在身边,不然又得听其唠叨。
这会李破把孙伏伽的文章拿了出来,把其他试卷交给礼部的人。
孙伏伽的文章自然和那些年轻的进士们不同,任职左谏义大夫的他,对科举极为熟悉,知道朝廷之前做了哪些努力,也晓得朝廷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而身在朝中,听到的见到的东西也是进士们难以比拟的优势。
只是他不可能把这些都展现在文章当中,他必须得选取一个角度,这是朝臣的基本素养,进士们所欠缺的恰恰也正是这些最为基本的东西。
孙伏伽很取巧的将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度拿出来和科举制度做出了明确的对比。
这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九品中正制之所以在前隋时被明确废弃,已经证明它不再适合朝廷的运作。
在九品中正制之下,入品的贵族大姓豪门迅速腐化堕落,庶族人才涌现却得不到重用,百姓们难以忍受上层的盘剥,生活越来越是困苦,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于是时不时的爆发起义。
从魏晋开始,再到南边的宋齐梁陈,北边的北魏,东西两魏以及北周,北齐各国,短命的王朝纷纷涌现。
这不是天下割据所能全部解释的清的,其中一大部分都可以归咎于九品中正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