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赏,在开国功臣里面也是独一份。
何老头还没死呢,凭着一本何氏工物,大致上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当然,要是他身有职位,人也年轻的话,赏赐一定不会如此之重。
也正是因为何稠已经致仕,人也年老体衰,赏赐再重,也不会有人说功无可加,赏无可赏。
而这也显示出了朝廷的一些风向问题,注重文事,鼓励学术,有着千金买骨的意味。
当然了,何氏工物一书可不算什么骨头,只一颁行,立即便成为了国子监,以及各处书院的必备读物。
照着朝廷这个架势,今后天下工匠必定都要拜读一下,何稠被奉为工匠祖师,可能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何稠自己比较争气,李破也在努力兑现着当初许下的诺言,可谓是各得其所。
而且何稠的功绩还远不止于此。
就说棉花一事吧,何稠已经在府中种了两茬,总结出来的经验十分宝贵,已是在司农寺记档。
今年各处试种的消息不断传来,凉州和灵州等地据说长势不错,关西,晋地这些地方也还成。
这种作物并不娇贵,哪都能生养,就是产量和质量上不太确定而已,以当世的手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什么改良,选个合适的地方种植即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