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们想要进入国子监,长安书院,或者海事学院读书,也可随意申请,只要够了资格,便可入读。
才学大的,表现突出的,甚至能受到这些地方的主动邀请,上次京试的时候就是如此,算是给士子开辟了另外一条入仕的捷径。
还有就是有那生活拮据的,朝廷会给你找地方住宿,一应饮食也都无偿供给。
当然了,如今应试的士子这样的人不多,许多人更都是大户人家出身,生活方面并不需要朝廷费心。
他们来到长安,还能促进长安的经济繁荣。
弊端就是这些人和京中的一些人家联络有亲,入京赶考就四处托人情,打通关系,很容易引起科场弊案。
只是近两年倒是不虞有事故发生,毕竟皇帝和朝中重臣们都在不错眼的看着呢,想要带坏风气的人都得小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
礼部的官员们离开太极殿的时候都很振奋,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京试,这么一直办下去的话,一定能成为每三年一次的盛会。
国家气运是怎么来的?就是在这些国朝大政中得以体现,每一次施政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国运自然而然便会到来。
科举对于皇帝来说,也许只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大事之一,而对于礼部上下而言,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