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大理寺的路上,长孙无忌在心里琢磨着房乔此人,当年在秦王府的时候,这人便得李二郎信任,呼朋唤友,人人皆道其善。
如今来到新朝,此人还是这么受宠,他是怎么做到的?
和褚遂良差不多,长孙无忌也有了类似的疑问。
想到这些,长孙无忌是一阵的羡慕嫉妒恨。
主要是皇帝待他不太好,嗯,起码姿态上是如此,他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晋为大理寺卿正,除了机缘巧合之外,皇帝能用他,也愿意用他之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可与房乔相比,他的官品为高,可在皇帝的心里面,怕是两个长孙也不如一个房乔,人就怕比,一比之下,长孙无忌就很心塞。
…………
李破随即便把此事抛到了脑后,再过上几天,今科就要放榜了。
虽说被恶心了一下,大体上来说,此次科举还是非常成功的,从去年秋天的时候,各地士子纷纷入京,到了今年夏初,科举京试结束。
一切都很顺利,这说明朝廷布置得当,只要再来上这么两三次,整个科举制度也就会彻底确立下来,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才体系。
礼部的人此时还都在阅卷,关键时刻,谁也不敢松懈,礼部的各处衙房,彻夜灯火通明,七千多人的卷子,想要评出个上下来,点灯熬油都是正常的操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