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预计,到元贞九年,最早入学的那一批人便可以放出去从军了,去向上没有任何问题,大部分人都将在大唐水军中任职。
这些年轻人经过五年的教导,在学识上不敢说,可在军中任职,那一定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马周是有这个自信的,海事学院出来的人,只要经过水上风浪的洗礼,定然不会默默无闻。
学院的优势就在这里,因为他们在海事学院中学到的那些东西,常人根本无法相比,按照平常时节的说法,那都是家传的本事,很多东西都会秘而不宣。
而海事学院的生员,有了功底,比别人先行了不是一步,只要他们不是过于无能,或是遇到重大挫折,总归是能显露头角的。
而且朝廷正在经营东海,学院的生员赶上了好时候,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想像一下将来的美好前景,马周更是信心十足,用不了多少年,也许一些水军将领见到他马宾王的时候,就要称呼他一声老师了。
所以说在他看来,长安书院祭酒盖文达那些人目光太过短浅,教书育人的事情,怎么能做的那般急功近利?
出功绩的时候根本不是在眼前,而是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有了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说那些于国家如何如何的大话,就算是对于他马周本人而言,在仕途上也将获益良多。
只论人脉,平常官员就无法跟他马周相提并论,若再往大了说一下,将来大唐水军若是有事,那是不是就得问一问他马周的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