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一个核心,六节度、两都督构成了南诏军的体制。
而其中,会川都督下的会川军,又是特别重要的一块,因为这里是南诏在一百多年前最鼎盛时从唐军手上夺下来的。
当时负责这里的是大唐的嶲州都督府,治下有四县之地,都已完成编户齐民的工作,而一旦落入南诏人手里,立即就被南诏人转为府兵体制。
此前的嶲州都督府也就成了南诏的会川都督府。
尔后,此地就成了南诏进攻大唐川西之地的桥头堡,南诏四犯西川,每一次都是从这里发起进攻的。
所以很自然,每次南诏从川西劫掠的物资、丁口也最先输送至会川都督府,于是,此都督府也就成了诸节度、都督府中最富裕的一处。
而这一次,光会川都督府就发府兵万余,随国主入掠川西,由此可见会川军兵力之雄厚。
不过这一次负责伏击任务的会川军倒没有那么多,而是两个中府兵,合计两千府兵,领兵大将为南诏将段宝龙。
这段宝龙为昔日通海都督段酋迁的儿子。
十年前,南诏发兵六万攻安南,邕管,其领兵大将正是段酋迁,但两年后,其人败于高骈之手,不仅自己身死,还把通海军核心三万府兵丢在了南诏。
于是,历为通海都督的段家势力大跌,再作为战败覆师的代价,段家也不能再统管通海都督府,随后交由王室接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