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开始行两税法的时候,那时钱物的供需应该是正常的,毕竟那个时候政策还没有扭曲多少供需关系。
但自实行两税一段时间后,那就不一样了。
两税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以钱交税,比如赵怀安在光州主持夏税工作的时候,就是收的成吨成吨的铜钱。
赵怀安也问过,晓得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偏远地区,朝廷一般都是收铜钱的,可即便是偏远地区,就算收实物,那也是按照市面价格折算成钱来缴纳。
但问题来了,这些钱是哪来的呢?要晓得农民产米、产布就是不产钱,他们要想有铜钱,就必须把米和布先拿去卖,卖得的铜钱再交给朝廷。
于是,价格扭曲就开始了。
因为市面上大量用米、布去换钱,尤其是还集中在每年的六月和九月,那么当时市场必然是米、布更便宜,而钱更贵。
而且随着两税法实行得越来越久,就会有更多的人借此而牟利,操控当时的铜钱价格,以从中获得暴利。
如此才有了张归霸说的,明明朝廷收到的钱是一样的,可老百姓却要比以前要多交三倍的米、帛,就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活得下去呢?
但显然张归霸对李唐的怨念不仅如此,他在一众名义还是大唐军将的人面前,再次悲愤喊道:
“更不用说朝廷好利,老百姓日常所需的盐、茶无不课以重税。我草军以贩盐起家,朝廷对我等是喊打喊杀,不晓得还以为我们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我们卖的是老百姓所需,如我等卖更便宜的私盐,中原百姓难道吃得起那些又贵又差的官盐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