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种共生的关系,使得本地乡里人在灾年的时候,就会本能地聚在这些私盐身边。
而濮州那边的王仙芝就是这个情况。
当时濮州是最早遭了水灾的,当时大量的灾民就投奔了王仙芝。
他们这些吃本地饭的盐贩子能看着乡党们饿死了不管?当然不能,因为他们就是这些人中的子弟,亲戚。
所以王仙芝起来造反,就是被形势架在那的。
他从乾符元年冬开始竖旗,其间一直在濮州乡野游荡了几个月,就是不敢下死心去打县城,是不敢反。
直到乾符二年,灾情更加严重,乡野已找不到吃的了,才开始下定决心。
而现在,被忠武军俘虏,抓进了囚牢的这群草军核心就是这么一帮人,他们大部分人的心里还真有为乡党请命的意思在。
所以被朝廷狗贼俘虏了后,这些人已经抱着宁死不屈的态度,当时忠武军也曾让人劝降他们,然后被这些好汉们给喷了回去。
然后忠武军才不管他们,将他们扔在这里等死。
可当这些人真的饿了几天肚子后,人的心思又有点不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