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夙娥很想说,肉不够但汤够啊。
但刘玉芝一眼就看出来了,她想表达什么,解释道:“如果刚刚你给他们分了,分多分少,无所谓,他们带回家,家里人看到都很感激。”
“可如今不一样,动静弄得太大,一会大人怕孩子把碗摔了,肯定带着大人过来接着,你一碗里放两三块鸡肉,大半碗鸡汤,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给孩子解馋,两三块鸡肉,很正常,谁家做好吃的,也是如此打发的,比如炼猪油,油渣子用盘子端着,用一双筷子,到大门口,小朋友伸出手,一人一块,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干的。
能给你就不错了,还是顾念乡里乡亲,不好把孩子馋哭了,自己吃着一盘子猪油渣也吃不饱,顶多解馋,大人跟孩子争抢什么?
或许有人说了,你馋你的,我的炼油渣,我爱自己吃,你管着吗?
确实,这要是后世,你就是吃牛肉都没问题,看着你啃馒头,我吃牛肉吧唧嘴都行。
可这个乡里乡亲,他指的不是邻里邻居,他指的是至爱亲朋啊。
这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稍微大一点都家族,一个大家庭几十号人,即便老人不在,分家了,可毕竟曾经在一个锅里吃过饭,小孩子叫你三叔,大伯,你好意思自己吃独食?把小孩子馋哭吗?
所以农村这种邻里邻居,他不是单纯的邻里邻居,而是有一定血缘,你总不好给的时候挑着给吧?你跟我家没出五服,你叫我三叔,给你一块,你?不认识,外人没你的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