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气吞声,也是有底线的,并不是逆来顺受,她忍受了二十多年,如今两个儿子已经成年,大女儿也早就嫁人了要不是为孩子考虑,她也不会如此委屈求全。
就本质上来说,刘玉芝和苏父,是属于同一类人,只是性格不同,但他们所求的,都是为维持虚假的繁荣。
苏父一生维持的亲情,就像是泡沫,一戳就破,对大哥那边的亲情,对父母的亲情,别人对他却是弃之敝履。
有种鸡肋的感觉,丢之可惜,留之无用,而刘玉芝何尝不是?她也是在用心经营这个家,维持一个家的完整性。
就像是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孩子,掉进了土匪窝,为了孩子不得不委曲求全,失身于人,但却生了一个又一个,又不得不继续忍耐。
她深刻明白,一个原生家庭能带给孩子什么,她甚至不敢破灭这种表面上的和平,为此她不仅养娃,连同丈夫一起养了二十年。
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爹,而不是无父的单身家庭。
当然了,许多人或许会说,还不如离了,有啥用?反正能自己养活自己,何必靠男人?
还是那句话,你不生在七十年代,说任何跳出世俗的话都是在说风凉话,只有生在当时,你才知道为何离婚率那么低?一些夫妻明明争吵了一辈子,相看生厌,却凑合了一生,直到暮年,垂垂老矣,想起对方的一生都在埋怨,一生的不甘,却化作一声叹息。
那种无法言说的折磨,都相互忍受了下来,实在是时代背景下,造成的一代人的婚姻观。
人活着,不可能毫不在意外人怎么看你,你做不到,说的轻巧,可真轮到自己,有几个人有那种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未来呢?
刘玉芝和苏父唯一的不同就是她看的明白,却不得不妥协,而苏父是冥顽不灵,也不想明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