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五百,是不是能养到成年?还真就差不多。
“要我说,人家苏宇真是菩萨心肠,第二天,这几家的长辈就领着十几岁的孩子,跑去苏宇家磕头去了。”
“看得我眼泪直掉,真是见不得人间疾苦。”
“得了吧,你还整上词了,不过,苏宇这孩子确实不赖,别的不说,我那小孙女能上学,不就是多亏了苏宇吗?往年谁家能让女娃子上学?她们这是赶上好时候了。”
“起码不会做文盲了,从小学到初中,全免,没有人家苏宇,咱们能享受这待遇?”
“那倒也是。”
这声音不大,可谁让苏宇家就在村口呢,加上苏宇耳力惊人,听的真切。
转眼三天过去了,公安也返回了,苏宇给逝者家庭捐钱的事,也传的十里八乡,人尽皆知了,这种事,不可能保密的。
公社同样知道了这事,对此大为赞赏,对苏宇就是一阵夸赞。
若不是人家死了人,时机不合适,公社肯定召开大会,当众表扬,非让苏宇戴一次大红花。
可这是一件悲伤的故事,也就没人搞这种形式主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