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六章 十八纳米试产 (19 / 23)

作者:雨天下雨 最后更新:2025/9/11 5:00:58
        8086的时候才两万多个晶体管,还能强行仿制,但是80286的时候已经有十多万枚晶体管了;80386则是二十多万晶体管;等到80486的时候,则是直接飙升到一百一十万多个晶体管;80586的晶体管更是进一步提升到三百多万。

        后面的奔腾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大几百万上千万去了。

        这种级别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本上也就断绝了通过逆向工程强行仿制的可能性。

        半导体的快速发展,证明了逆向工程这一套在半导体领域里不好使……有了这个教训后,才开始放弃直接仿制,开始走上自研道路。

        但是受到专利限制,其实国内一直都不能搞X86芯片的。

        研究机构,实验室里搞一搞X86芯片没问题,任何专利都无法限制研究目的。

        但是你不能拿出来商用的。

        这种局面,一直到2010年威盛以及AMD打赢了和英特尔之间的专利官司才出现了变化。

        在这之前,英特尔是禁止一切获得X86授权的厂商对外合作,授权等。

        这一官司过后,智云集团和威盛达成了合作协议,智云集团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通过一系列名义上是合资,实际上是收购的操作,最终把威盛的X86业务,包括专利授权都一股脑收入囊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