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秘密研究所里,徐申学听到了项目负责人的一些简单的报告:“如今我们的算法框架基本弄的差不多了,现在正在进行各种训练,只不过训练数据的收集也比较麻烦,毕竟需要在现有设备上进行一些改装,并且进行各种极限飞行,然后才能收集到足够多的各种数据。”
“所以数据的收集还需要一些时间,同时AI训练也正在持续进行。”
“但是框架是没有问题了,后面就是水磨工夫,持续的收集数据并进行训练。”
“目前我们训练出来的初代AI无人机的算法版本,在模拟实验里效果极佳,已经大幅度超过了人类飞行员的控制极限,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大量设备联网,态势感知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代算法模型已经能够根据大量态势感知数据,做出高度优化的高频变化决策,这是目前的人类飞行员所做不到的!”
“甚至理论上,我们的第一代AI已经具备上机实用的程度,我们的合作伙伴已经用该系统改装了部分飞机用于测试,效果极佳!”
“但是为了保守起见,我们以及合作方认为,还是继续进行训练,等待更加完善的第二代算法模型,乃至第三代算法模型出来后,再进行实用化!”
“而后续的算法模型的训练的进度,这取决于集团的AI训练阵列提供的算力。”
“同时这种算法的训练,理论上是不会停止的,我们会持续收集更多的训练数据,并持续改进完善算法框架,然后持续训练下去,以完成算法的持续迭代。”
“当然,这样做的训练成本会越来越高,具体要训练到什么程度,这个还要看合作方所提供的资金有多丰厚!”
训练AI很花钱的,尤其是这种大型,专业性极强的AI,可比什么主打人机交互民用AI的训练贵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