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我们的AI模型做的再好,也得有机载芯片提供的算力支撑。”
“现有我们用来测试的芯片,是基于十四纳米工艺的EYQ3芯片,单枚算力80TOPS。”
“这种芯片用在民用领域还勉强凑合,但是用在我们这个项目里就不太够用了!”
“我们详细算过了,要想达到设计要求,等效十纳米工艺,单枚算力达到120TOPS的EYQ4芯片是底线。”
“这个底线只是说勉强能用,必须严格控制一些大数据量,尤其是瞬时数据量的操作,不然的话,系统有可能出现小‘卡顿’。”
“主要是我们这个先进智能无人机作战系统,收集并需要瞬时处理的数据太多了……”
“毕竟我们搞的不是遥控飞机,而是具有自主执行任务能力的AI无人机,对算力的需求太大了!”
徐申学自然也知道这种无人机系统的难度之高。
哪怕有算法支撑,但是算力依旧是个巨大的挑战!
无人机如果要想发挥的好,收集的数据就必须足够多,数据一多,也就需要更好的算力芯片来处理数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