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良心,但不多 (7 / 13)

作者:雨天下雨 最后更新:2025/9/11 5:00:58
        工艺节点的技术验证,只是单纯验证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证明能够生产该工艺节点的芯片,然而完成了技术验证后,后头其实还有一大堆的问题,比如提升良率就是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逐步的改进。

        智云微电子,实际上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经完成了十纳米工艺的技术验证,但是到目前为止依旧不具备量产的能力……良率太低,成本太高,不具备量产的条件。

        工艺节点的推进是非常复杂的,除了硬件设施,也就是光刻机以及其他各类核心设备的参数要达标外,还需要各类耗材的技术参数也代表,比如光刻胶,特殊气体等等。

        然后各类工序也需要设计,达到最理想的情况,提升产能,提升良率。

        而这些并不是说有了光刻机就能搞的,还得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作。

        尤其是等效七纳米工艺这种,直接奔着现有光刻机的极限能力去的工艺,搞起来难度非常大的。

        毕竟HDUV-600光刻机或者是ASML的NXT1980光刻机,它们只是理论上具备通过四重曝光的方式,来达到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水准。

        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理论设计的极限,还需要晶圆厂付出巨大的努力。

        搞工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要不然的话,ASML的光刻机到处卖,也不会只有台积电和智云微电子直接上马等效七纳米工艺了……技术难度太大,制造出来的芯片成本也非常高,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四星和英特尔这两家,也在搞等效七纳米工艺,但是进度非常缓慢,大概率是要落后智云微电子以及台积电一段时间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