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单纯的电控,一些看似高科技的大屏幕,语音交互等功能其他厂商其实也能做出来。
特斯拉以及很多新势力汽车厂商都在琢磨车辆内部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辅助功能。
而在更关键的电池领域里,海蓝汽车依靠自研的动力电池平台,虽然有一些优势,但是并不大。
毕竟在这之前,其实大家用的电池都差不多,能量密度有高一些低一些但是整体差距不大,大家比拼的并不是电池本身,而是电池管理技术,能量管理以及回收技术。
但是在这些领域里,很难做出巨大的突破。
同时海蓝汽车为了更好的安全性,一直都坚持使用能量密度相对比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这导致海蓝汽车哪怕是在电池管理技术在续航上,和采用三元锂电池的特斯拉这个主要的竞争对手相比,是没有优势的。
因为三元锂电池虽然安全性对比磷酸铁锂电池差一些,但是能量密度更高,两者间的能量密度差距,同时期的技术条件下,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差距。
以海蓝汽车和特斯拉之间采用的电池能量密度就可以进行非常好的对比。
海蓝汽车采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第一代电池的能量密度只有一百六十瓦时每公斤,而同时期特斯拉采用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两百瓦时每公斤。
而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海蓝汽车,为了抵消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劣势,为了提升续航,也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塞进去更多的电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