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是海蓝汽车坚持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的唯一理由,至于能量密度的差距,海蓝汽车则是通过电池管理技术,能量回收技术,整车电量管理技术,然后再加上简单粗暴的装更多的电池来解决问题。
这也是这些年里,海蓝汽车在电池能量密度上弱于特斯拉,但是始终在续航上没有出现太大差距的原因。
随后海蓝汽车在15年发布了第二代电池技术,依旧是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两百瓦时每公斤,这个能量密度几乎已经达到了当前的技术极限,并且远超其他动力电池厂商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这个时期,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只有一百二十几,一百三十多瓦时每公斤的程度呢,而其他厂商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就更差了。
但是三元锂电池的发展也非常快啊,特斯拉也在15年采用了更先进的三元锂电池,直接把能量密度干到了两百五十瓦时每公斤。
可以说在电池能量密度这一块上,其实海蓝汽车受限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局限性,一直都是不如特斯拉的。
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其局限性,海蓝汽车虽然研发技术强悍,甚至都把这玩意的能量密度做到了两百瓦时每公斤,但是想要继续往上堆叠能量密度的难度就太大了。
基于这种情况,海蓝汽车老早就开始研发其他的新电池,而半固态电池以及固态电池就是海蓝汽车的研发重点。
固态电池不用说,那是能够轻易达到数倍能量密度的黑科技,但是技术难度也非常高……主要是量产困难,成本过于高昂。
为此,海蓝汽车短期内选择了半固态电池这么一个过渡方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