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都有人去做。
但是说实话这并不容易……做电池容易,但是要想做到高能量密度,同时还要确保安全的动力电池其实难度非常大。
最早的时候,大家的动力电池技术都不咋地,后来特斯拉以及海蓝汽车却是后来居上,通过出色的电池组设计以及电池管理技术能力,成功的把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随后比亚迪紧随其后,也开发出来成熟可用的动力电池组。
上述这三家的电池组,都不对外销售。
然后徐申学投资了宁代电池,专门做第三方市场,所以市场上又多了一家直接提供成品电池组的动力电池厂商,并和韩国以及日本的动力电池厂商进行竞争。
后续其他各厂商也陆续搞出来了堪用的动力电池组,但是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上都不太行,技术上差不少。
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进行研发。
其他汽车厂商有的找日韩或宁代采购成品的电池组,要么自研。
但是这种情况在半固态电池量产大规模应用后,就出现了变化……海蓝汽车靠着半固态电池引起了纯电车辆长续航的浪潮,直接把纯电车型的纯电续航拉高到了六百五十公里以上。
这让一大群还停留在两三百公里续航的纯电车辆就很尴尬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