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七十章 蚁蜂无人机系统 (4 / 10)

作者:雨天下雨 最后更新:2025/9/11 5:00:58
        “所以我们改变了思路,尝试过单架无人机自行计算的模式,但是这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受限于体积以及载荷,供电等限制,我们很难在单架小型无人机里实现高效数据处理的同时,还维持飞机的续航以及载荷、机动能力!”

        “就算能够实现,那么成本也会更高,这不符合一次性消耗使用的小型无人机的设计理念!”

        “当然,在体积更大,载荷能力更强的中型无人机上,我们成功实现了这种性能取舍上的平衡,不过那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在研项目‘雨燕系统’,一款中型无垂尾菱形布局的隐身AI无人攻击机,稍后我会带诸位去观看该系统!”

        “而在小型无人机系统上,我们最终采取了一分为二的方案,不再强求在一架小型无人机里集成上述诸多要求,而是分开来,在一架无人机里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充当指挥长机,其他部分则是维持必要算力,维持基本的自主飞行以及执行任务的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升无人机的续航以及载荷、机动性等性能。”

        “这种模式,有点类似预警机和战斗机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的系统要更加平衡一些!”

        “执行任务过程中,我们的僚机会自行收集各种感知信息,然后自行处理,并维持基本的自主飞行以及执行任务的能力。”

        “同时执行感知信息经过本地处理后,计算结果会通过专用的抗干扰通讯模式传输给长机,长机融合多架僚机的感知信息以及自身收集的信息后,会集中计算并分配任务。”

        “任务指令会通过抗干扰无线电通讯系统传输给僚机,僚机再执行具体的任务!”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哪怕是抗干扰通讯模式也遭到了干扰,进而导致长机和僚机失去通讯的情况。”

        “因此我们的僚机也具备基本的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但是在智能程度,信息感知等方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