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一章 轿跑量产计划以及火箭发射(6.8K二合一) (3 / 12)

作者:雨天下雨 最后更新:2025/9/11 5:00:58
        “再者,你要相信国产供应链的实力,只要有这个需求,那么不用多久什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就能够把价格拉下来了,我的柳河投资那边已经进行了布局,投资收购了不少企业,专门搞这个,不过现阶段的话,视觉方案还是一个比较物廉价美的方案,智云科技之前战略投资了一家海外公司Mobileye,他们家的视觉辅助驾驶方案很不错,我觉得很有市场前景。”

        徐申学道:“不过现在的AI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延伸发展的驾驶AI也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因此你们在应用的时候要进行限制,不能在这个时候直接上马纯无人驾驶,那样的不可预知风险太大,我们要稳一点,不能迈步太快了。”

        包永言道:“这个我们也考虑到了,所以我们的驾驶AI是在无人驾驶的基础上进行了阉割,我们的AI辅助驾驶系统能够独立处理一些基础的驾驶任务,比如车道保持和自动跟车,还有更简单的自动泊车等功能,不过依旧需要驾驶员随时观察,并接管汽车。”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套系统对硬件的性能要求也不小,尤其是对算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是委托了智云半导体那边专门开发了用于车机系统的芯片。”

        “而这种芯片目前成本还是比较贵的,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三十二纳米工艺,更是因为为了获得车规级的技术标准,封装技术要求也相当高。”

        “此外现在的激光雷达以及毫米波雷达的成本也非常高!”

        “整套系统做下来,光是硬件成本本就非常高昂,而这还不算驾驶AI的研发以及训练成本。”

        “这对后续的市场推广恐怕会有有一定的影响!”

        徐申学道:“前期东西刚做起来自然成本高一些,等到后续技术成熟,产量也大了,供应链成熟之后成本自然就降低了,这些东西不用太担心!”

        “价格,市场这些东西,暂时不需要考虑太多,你们要做的就是把技术搞起来,反正这车前期主要做的也是高端车型,一些成本也能支撑的起来。”

        包永言道:“这倒是,我们这款车的各方面成本都挺大的,要是推向市场的话,哪怕是低配版都得六七十万以上了,如果想要大续航,高级辅助驾驶版本的话,恐怕就要上百万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