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有时候民用产品达不到设计指标怎么办?
极端例子,某种民用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撑不住那么久怎么办?工程师脑门一拍,怕个毛线,老子用两个,一个使用到设计寿命百分之六十,七十的时候,直接启动第二个传感器接力,为了安全余量,我还装三个上去呢!
民用传感器才几个钱了,不怕浪费!
然后柳河投资还会给该企业进行一定的战略投资,让他们搞更好的传感器,顺便再琢磨这种传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方向,一不小心,这种传感器又在其他供应应用市场里获得了不小的优势,还能再赚一笔。
然后还有其他领域,比如火箭的舰体,南门航天公司的采购部门根据技术指标,在国内外找了一圈后,发现国外有家小公司的铝锂合金很不错,可以减轻舰体重量,还能加强强度,但是国内没有这样的厂家啊!
柳河投资那边反手就收购了这公司,获得了配方和专利授权后,直接在国内生产,顺带的这种合金材料还在其他领域里有不小市场呢,还能小赚一笔。
类似这种操作,在传统的计划内航天机构里搞,那几乎不可能!
因为计划内的航天机构,一般不考虑什么商业问题,不会和南门航天公司这样,干啥都考虑成本,性价比,产业化。
包括火箭本身也一样如此!
这火箭还没有搞出来呢,智云科技市场部门出身的南门航天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就已经满世界拉订单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