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动化,大规模,乃至更便宜的生产量子芯片,智云集团的科学家们利用在电子芯片上的经验积累作为参考,尝试开发设计了一整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了大量传统半导体制造设备。
甚至还走出来了一条分叉技术路线,可以让现有半导体厂商直接生产呢,只不过这么搞出来的量子芯片还不太行,只能作为技术储备继续开发。
现在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的第五代量子芯片,都是采用专门制造的设备,在实验室状态下生产的……不仅仅昂贵,最重要的是产能太低,良率也低!
没办法,这个第五代量子芯片,有上万量子比特呢,制造起来本来就非常困难。
智云集团一时半会的也没能搞定其大规模低成本量产……这也是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成本如此高昂的原因之一。
量子芯片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利用顶级科研设备手工打造……再加上MMK34常温超导材料,这东西也很贵。
再算上其他成本,尤其是研发成本之类的
这样一来,内部采购价都干到单台三亿去了!
林安东教授这边说要在三年内搞两千REFLPOS的智能算力,旁边的负责半导体业务部门以及超导量子计算机业务部门的几个人,脸都是黑的……
这个林教授,说话都不带打草稿的,说的智能算力好像是大白菜一样,随便折腾就有了。
三年内,你要个七八百EFLPOS,我们咬咬牙也能给你做出来,但是两千EFLPOS,而且还是要三年内搞出来……你这也太为难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