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围绕那位已经做了那么多投入,沉没成本影响着决策。
对家团队释放出假消息,也是为了影响品牌方的判断——其他品牌只给了那么多。
品牌方不一定不知道这是假消息,但他们选择相信这是真消息,算是品牌与头牌代言人之间的默契。
另外两大品牌也选择了卡在7年8400万这个价格,他们有钱给,但基于已有代言阵容,很难再给更多。
巴特尔斯坦选择继续耐心拉扯。
僵持的局面,总会有‘搅局者’出现,最早跟着5年4000万后就没有动静了的安德玛,突然甩出一份7年9800万的合同。
把年均代言费推高到了1400万!
巴特尔斯坦差点当场答应,但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把价格传给了三大品牌。
阿迪和锐步收到消息后和之前一样,开会、讨论、走冗长的流程。
耐克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如应激一般。
耐克当年就是靠着迈克尔-乔丹一个人,从市值不到3000万的‘小作坊’,变成了如今的运动品牌头号巨无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