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好岗位都去哪了?地道的圣彼得堡爷都快不够分了,臭外地的还想怎么样?
而且随着圣彼得堡爷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不够用,到了后来的1856年,上层的人干脆直接来了一手祖上连续三代担任高官才能被授予贵族头衔,这算是彻底堵死平民上升的路径,即便之后稍稍放开了一些,那也放开的极为有限。
毕竟上面的人都不够分,哪轮得到你们?
但是与此同时,外部环境越来越差,国家得发展吧?俄国的工业进程得加快吧?这一切不都得需要更加有素养的牛马吗?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的上层还是不可避免地推动起了基层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发展,毕竟这一招也实在是国家所必需的,既能培育合适的牛马,同时学校本身就能充当蓄水池来缓解一定的矛盾。
那么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来了,蓄水池蓄多了会不会炸?而且平民大学生费了老大的劲读出来既只能拿一点的工资,又没有明确的上升途径,他们这些人难道就真的全是死人和老实人?
这便是此后俄国学生运动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一是学生的数量确实在快速上升,二就是这b俄国社会实在是没有意思极了,他妈的,国家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再加上时代在召唤,革命的形势浩浩荡荡,总之确实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革命事业当中。
其中一些人更是精通哲学、政治经济学,而且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等著作影响,一怒之下是真跟俄国这b社会爆了,直接加入俄国革命组织“人民意志”,以至于将暗杀视为“唤醒民众”的手段。
那么言归正传,将军的这番话当然是有小投资一把米哈伊尔的意思,毕竟米哈伊尔虽然可能不缺钱,但贵族身份这种东西大概是每一个俄国人都向往的,而想要获得这样的身份,除了世袭贵族以外,基本上也只能通过政府和军队的途径来获取。
这种情况下,直接从沙皇脚下干起更有前途一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