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6、《物种起源》与宴会 (2 / 6)

作者:卡拉马佐夫 最后更新:2025/9/12 18:59:07
        对于这年头的普通人来说,出国可谓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不光是花费巨大,出国手续也有点难办,因此米哈伊尔的妈妈和妹妹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是忍不住问道:

        “就算是去旅行的话也不用到这么远的地方吧?这得花多少钱?而且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似乎很少听到有人提起它。”

        在这个时代的俄国,由于俄国的上层阶级模仿和学习法国文化的缘故,因此即便是平民多多少少也听过一些,至于英国,那就真的是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印象了。

        不过对于米哈伊尔来说,英国无论是赚钱还是提前在那里准备一手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别的先不说,只说文化产业的状况,英国的文学市场和讨论度在这一时期并不逊色于法国,名家也确实不少。

        差不多就在两年之后也就是1847年,英国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将先后出版,其中《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更是轰动了英国的文学界。

        至于狄更斯在这一时期无疑也已经确立了自己在英国文坛的地位,等到了1849年,他便开始连载起了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大卫·科波菲尔》,同样是在这一年,狄更斯怀着愤怒与沉痛的心情往《泰晤士报》寄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则是痛斥英国人的愚昧与麻木。

        事情简单说起来就是在当时的英国,观看绞刑几乎就是一项大众娱乐活动,哪里有公开处决,哪里就有围观行刑的人群。而眼见英国民众们这么爱看这个,英国的商人们也是灵机一动,在刑场的一旁建起了巨大的露天看台。

        而这露台上的座位还是按价出售,售价高低取决于座位离死囚的距离和死囚身份的贵贱,而站在看台下的观众则可能根据行刑人的不同,达到几千上万,甚至十万之众。

        狄更斯看到的这一次处刑,被处死的是一对犯了谋杀罪的夫妇,而由于这是伦敦首次同时处决一对夫妇,因此吸引了至少三万多伦敦市民前来观看。

        狄更斯目睹、记录了这一场景,并且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痛恨和谴责,而他写的信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而推动了英国在后面废除公开处刑这一法案。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那自然还是因为米哈伊尔确实要在改编过的《八十天环游世界》里写上这么一段情节,就是不知道这部作品要是在英国出版后会引起怎样的反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