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7、伸向英国的大手与邀请 (2 / 6)

作者:卡拉马佐夫 最后更新:2025/9/12 18:59:07
        还不等这些人展开联想,当听闻了那些来自巴黎的消息,这些人在大为震惊之后,很快就喜笑颜开的表示误会解除,原来如此,这就叫做师法长技以制法!

        同样的,由于前段时间收到了许多人的举报,第三厅的线人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到这位低调的文坛新人,由于这位米哈伊尔实在是狡猾,几乎找不到什么破绽,于是不少人都准备把“热切关注来自法国的禁书”作为证据呈上去,但是塞纳河畔消息来,这一证据好像反倒成了他爱国的证明?!

        一时之间,第三厅这里的调查进程确实停滞了下来,毕竟就从目前的消息来看,米哈伊尔完完全全是以俄国人的身份出现在巴黎的文坛,而由于他的成功,巴黎人似乎也稍稍高看了俄国的文学几眼,再就是他这部的内容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危险的成分,即便有大多也都是在看英国人的笑话,并未涉及到俄国。

        这就有些难办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第三厅在尼古拉一世的统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第三厅的规模其实一直都不大,1826年建立时官员仅为十六名,随后直到1845年,官员的总数依旧固定在二十八人。

        当然,为了真正实现第三厅的众多职能,第三厅早在创立之初便组建了一支五千人左右的线人队伍,这些秘密工作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于禁卫军中、军队中、剧院里、舞会上甚至妓院当中,以至于当时的人抱怨说:“他们甚至在我的汤里!”

        至于文化界那肯定是有的,只是究竟是谁确实很难搞清楚。

        而就当外界还在继续回味和消化这一消息的时候,作为焦点的米哈伊尔,反倒是在最近这段时间继续沉淀。

        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屠格涅夫又从巴黎那边为米哈伊尔带来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以及巴黎读者们的一些来信,像这些东西,有的是增长米哈伊尔的知识,有的则是跟米哈伊尔接下来的计划有着不小的关系。

        就像在这其中,有一位先生的自传可谓是对这一时期,以及接下来的时代的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名字便是佛朗科斯·尤根·维多克。

        简单概括一下他的生平的话,那就是这位老哥虽然是正宗的老巴黎正白旗,家里开了个面包店,称得上小有资产,但岂料他在十三岁那年就化身为大孝子,直接偷了自家的面包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