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公布的2009年4月CPI指数下降1.5%,环比下降0.2%,PPI指数则是同比下降6.6%,环比下降0.7%。
“这可不妙。”
张扬看完今天公布的数据,忍不住皱眉。
虽说他知道世界经济一定会复苏,并且会迎来高速发展的10年,可其他人却不知道。
CPI和PPI双双下降,这意味着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意愿变弱、需求端疲软,商品和服务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承压,存在阶段性通货紧缩压力。
读过经济学的都知道,通缩可比通胀要恐怖得多。
如果是通胀,大家都担心物价上涨,会倾向于“趁早消费”,需求端至少保持活跃,甚至透支未来需求,造成短期的经济过热,还有可能出现假繁荣。
要是通缩,物价会持续下跌,人们的预期是“明天更便宜”,会推迟消费、持币观望。
企业产品卖不掉,收入减少,被迫裁员降薪,失业人口增多,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减弱,形成需求萎缩、生产过剩、收入下滑、需求再萎缩的恶性循环。
“消费意愿降低,国家应该会出手干预,汽车?家电?农村?还是房地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