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是七章薄板@劳改
钢结构车间的建造就已经审批下来了,但需要的刚才得等上一阵子才能从外地运输过来。
生产边三轮摩托车,倒是已经开始筹备了。
现在轮毂是厂里自己弄了一个车间在生产,毕竟汽车厂不可能单纯的只是一家组装厂。底盘,车门,车壳等一些东西都是厂里自己生产。
既然要生产边三轮,汽车厂也先给要生产的边三轮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昌江750摩托车。因为昌城汽车厂生产了摩托车,历史上长江750摩托车应该不会出现了。这昌江750倒是名字同音。
不过在筹备生产昌江750摩托车的时候,江成发现一个问题,应该说之前可能发现了,没去在意。
厂里之前组装出来的几辆边三轮,边斗和一些壳子本来就是换修后剩下来的,江成也是顺便用了。
但江成发现边斗的板材很厚实,导致组装后的边三轮也比较重。
还有就是生产昌江轻卡汽车的车身板材也比较厚,不过江成没有太在意,毕竟卡车嘛,车头的板材厚就厚一些。
试制内燃叉车就更不用说了,本来车子自身就有重量的要求,重量不达标的话还要去加重。
但摩托车呀,要的是轻巧和灵便。从苏联采购的钢材是按照吨计算的,江成觉得摩托车的边斗和车身的一些钢材完全可以弄薄。
同样的钢材生产更多的车辆不好嘛,如果不是为了节省钢材,江成也不会在轻卡上学解放卡车那样,后车厢用木头来加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