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92经纬深处 (3 / 4)

作者:七情本舞心 最后更新:2025/11/13 18:37:32
        一天深夜,大帐中灯火通明。风澈与几位核心医者还在对着厚厚的记录卷宗苦苦思索。突然,阿基米德指着几份记录,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手势激动地说:“看!高热、紫斑、呕血……这些症状,与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描述的雅典瘟疫,有相似之处!他提到,接触病人衣物、甚至靠近病人的人,更容易患病!”

        王太医闻言,浑浊的老眼猛地一亮:“《黄帝内经》有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此乃‘戾气’致病,由口鼻而入,相互传染!”

        阿尔达希尔也若有所思:“腐败的空气……或许指的就是这种可以通过呼吸、接触传播的‘东西’?”

        不同的知识体系,在这一刻,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模糊的方向——这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基于这一逐渐形成的共识,联席会的对策开始趋同:更严格的隔离与消毒措施(融合了石灰消毒、草药熏蒸、器物煮沸等多种方法),针对高热、出血等症状的协同用药(集各家退热、止血、扶正药物之长),以及统一的病患护理规范。

        第三折金梭动与《医典》始

        就在前线医者们艰难地寻找共同出路时,长安的慕容冷越与风染霜也并未闲坐。疫情是对整个丝路合作体系的压力测试,他们需要稳住大局,并为可能的突破提供最强力的支持。

        风染霜日夜关注着前线的报告,她敏锐地意识到,信息的混乱与标准的缺失是阻碍协同的一大障碍。她向慕容冷越建议,动用那枚在万国文明博览会后置于丝路合作总署、象征着永不停止编织事业的金梭。

        一项前所未有的旨意从长安发出:启动“丝路联防抗疫”总动员。以那枚金梭为令,协调沿线所有邦国,统一按照前线联席会议逐渐形成的共识方案,实施隔离、防疫。各邦国储备的相关药材、物资,由合作总署统一协调,优先保障疫区。格物院则奉命加紧研究更有效的防护用具与消毒技术。明理堂则组织学者,开始将各方医学理论中关于瘟疫的论述进行初步的对比与整理。

        慕容冷越更是做出一项长远决策,他下旨成立“万国医学院”筹备处,任命在本次抗疫中表现出开放与协作精神的王太医、阿基米德、阿尔达希尔等人为首批筹备学士。旨意中明确写道:“着尔等汇通诸邦医理,博采众长,究天人之际,通疾病之变,以期编纂一部融贯东西、造福万民的《丝路协同医典》。”

        前线的努力与后方的支持,逐渐显现出效果。虽然死亡依然不可避免,但疫情的蔓延势头终于被遏制住了,一些轻症患者开始康复,恐慌的情绪逐渐被有序的应对所取代。当第一场秋雨降临参合陂,洗刷着大地上的污浊时,人们仿佛也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