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这时,守苗爷爷突然跑过来,脸色有点急:“风澈,‘桑神树’的枝干上发现了几只蚜虫!刚才游客拍照的时候没注意,现在蚜虫已经爬到叶子上了,再不管,叶子会被啃坏的!”
风澈立刻跟着跑去温室,阿琳也拿着个竹篮跟过来——她记得小时候在竹院,奶奶用桑枝灰治蚜虫,又环保又有效。“咱们可以把桑枝烧成灰,用温水调成糊状,涂在叶片上,蚜虫就会掉下来。”阿琳一边说,一边和守苗爷爷去桑园里捡枯枝。
劳拉也跟着走进温室,看着大家忙着治蚜虫,突然说:“我在利马的农场见过用薄荷汁治蚜虫,薄荷的味道能驱蚜虫,你们刚才喷的薄荷汁,其实也能用上。”
小石头一拍脑袋:“对呀!薄荷汁既能增氧又能驱虫,咱们再喷一次,肯定能把蚜虫赶走!”卡米拉赶紧跑去草甸采薄荷,迭戈则把之前剩下的薄荷汁加热,装进喷壶里。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涂桑枝灰,有的喷薄荷汁,没过多久,叶片上的蚜虫就不见了,“桑神树”的叶子也慢慢舒展开来,在阳光下泛着绿光。
中午十二点,文化节的开幕式准时开始。苏尔玛穿着克丘亚族的传统服饰,深蓝色的羊毛披肩边缘绣着桑枝纹,头上戴着骆马骨雕的太阳饰品,手里捧着一碗桑汁,站在晒谷场的中央。村里的老人们围着她,手里拿着桑枝,嘴里念着克丘亚的古老祝词,大意是“愿桑苗长青,染织永续,子孙不忘根”。念完祝词,苏尔玛把桑汁洒在“桑神树”的根部,其他老人也跟着把桑枝插在晒谷场的四周,象征着桑蚕文化的扎根生长。
开幕式结束后,劳拉拉着苏尔玛和伊莎贝拉走进土坯房,拿出设计稿:“我想做三款服饰,第一款是连衣裙,用‘雪山驼丝织’做裙摆,上面织满梯田图案;第二款是披肩,用纯‘高原蜜丝’织,边缘绣骆马群;第三款是围巾,用你们的‘地球桑蚕图’图案,卖给全球的连锁店。我可以先付定金,等第一批织锦做好,我就来取。”
苏尔玛看着设计稿,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梯田图案:“我能织,但是需要更多的桑丝和羊驼毛。迭戈,你能不能联系一下附近村落的牧民,让他们帮忙提供羊驼毛?”
迭戈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牧民朋友的电话:“他们说可以提供,明天就能送过来,而且价格比之前给服装厂的低,因为他们也想支持咱们的桑蚕文化。”
费尔南多也笑着拿出一份合同:“我和库斯科的三家生态旅游公司签了合**议,他们会把‘高原桑蚕体验线路’作为主推线路,每个月带至少三十位游客来,还会帮咱们卖织锦和桑叶茶——守苗爷爷培育的‘高原抗寒蜜桑’叶子,晒干后做成茶,在库斯科的超市很受欢迎。”
下午两点,文化节的“染织大赛”开始了。游客和村民们分成五组,每组用同样的染料和织机,织一个小小的骆马图案,最快织完且质量最好的组,能得到苏尔玛亲手织的小挂饰。安娜那组有三位游客和两位村民,村民教大家穿梭子,游客帮忙绕线,虽然手忙脚乱,但配合得很默契。玛塔那组都是年轻人,迭戈当组长,他教大家用自己设计的“快速穿丝法”,比其他组快了不少。
比赛进行到一半时,小石头突然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相机:“乔瓦尼叔叔的纪录片团队来了!他们从乌蒙山过来,说要拍克丘亚的桑蚕文化节,还要把咱们的故事和竹院的故事剪在一起!”
大家抬头看去,远处的田埂上走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乔瓦尼,他手里举着摄像机,身后跟着两位摄影师,还有个熟悉的身影——是露西娅奶奶!她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乌蒙山的桑苗种子:“我听说你们的‘高原抗寒蜜桑’长得好,特意带了些紫纹蜜桑的种子,明年种在梯田里,说不定能长出更好的桑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