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6丝路织星河:全球桑蚕共融图3 (3 / 6)

作者:七情本舞心 最后更新:2025/11/13 18:37:32
        一周后,“全球桑蚕文化协作网络”的远程会议准时召开。屏幕上,玛拉展示着桑园的新变化:嫩绿的桑苗已经长出了新叶,染材园里的海娜花长势喜人,蒂亚和同学们正在调试无人机,准备监测桑苗的生长情况。

        奥莉娅看着屏幕,兴奋地说:“太好了!我们肯尼亚的沿海桑园也用了你们的阶梯式排水系统,效果特别好。我还想把塔希提的椰子壳沙袋方法引进来,比我们之前用的麻布沙袋耐用多了。”

        妮娜则带来了清迈的好消息:“我们培育出了一种‘抗霉桑苗’,能抵抗高湿环境下的霉菌病,下个月就寄一批到塔希提,和你们的‘海陆双适应桑苗’混种,这样桑苗的成活率就更高了。”

        周明远也笑着说:“我联系了中国的海水稻研究团队,他们愿意和咱们合作,在桑园周围种上海水稻,海水稻能吸收土壤里的盐分,还能作为桑蚕的饲料补充,一举两得。”

        晓晓的声音从屏幕角落传来,他身边围着几个塔希提的孩子:“‘少年联盟’和塔希提的小朋友成立了‘桑苗守护队’,他们每天都会记录桑苗的高度、叶片数量,还会拍视频给我们,这样大家就能远程关注桑园的情况啦!”

        会议结束后,苏尔玛收到了艾拉发来的邮件。艾拉说,“丝路印记”品牌想推出“海岛守护系列”产品,以塔希提的桑丝为原料,用玛拉的传统植物染技艺,设计出带有塔希提图腾的丝巾和披肩,产品销售额的10%将用于塔希提桑园的生态保护。“我们还想邀请玛拉去巴黎的设计工作室,和我们一起开发新品,让更多人知道塔希提的桑蚕文化。”

        玛拉看着邮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走到桑园里,摘下一片刚长出来的桑叶,放在鼻尖轻嗅,桑叶的清香里带着海风的气息,是她很久没闻到过的味道。蒂亚走过来,递给她一部手机:“妈妈,城里的好多年轻人都看到了我们桑园的视频,他们说想回来帮忙,还有人想跟着你学植物染。”

        苏尔玛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丈夫航海日记里的一句话:“海风会带走很多东西,但带不走人们对土地的热爱。”现在,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桑蚕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能在协作与创新中不断生长的生命,就像这些在塔希提的海风里扎根的桑苗,只要有人守护,就能长出新的枝芽,结出希望的果实。

        一个月后,塔希提的桑园迎来了第一次采桑。玛拉带着女人们和孩子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一芽二叶的桑芽,指尖在叶片间轻拨,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皮肤。蒂亚则用无人机拍下了这一幕,视频里,湛蓝的海水、翠绿的桑园、五颜六色的染材花田,还有人们脸上的笑容,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苏尔玛和卡米拉站在桑园边,看着这一切,卡米拉突然说:“外婆,咱们明年在塔希提举办‘全球桑蚕文化节’吧,让全世界的人都来看看这里的桑蚕文化,看看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苏尔玛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太平洋。海面上,一艘艘小船正朝着桑园的方向驶来,船上载着来自斐济、肯尼亚、清迈的匠人——他们是收到玛拉的邀请,特意来塔希提交流桑蚕技艺的。海风里,传来了他们的歌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旋律,却唱着同一个主题:桑丝连接世界,友谊跨越山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