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苗爷爷手里拿着一株刚培育出的“塔希提混种桑苗”,叶片上泛着淡淡的金边,是用塔希提的本土桑苗和安第斯的三系混种桑嫁接而成的。“这株苗叫‘丝路金叶’,”守苗爷爷笑着说,“它能在海岛的风里长得壮,也能在高原的土里扎下根,就像咱们的桑蚕文化,能在全世界的土地上生长。”
苏尔玛接过“丝路金叶”,指尖触到叶片的金边,仿佛触到了阳光的温度。她知道,这条“丝路织星河”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遥远的非洲沙漠,新的桑苗正在破土而出;在寒冷的蒙古草原,新的蚕室正在搭建;在繁华的欧洲都市,新的桑蚕文创产品正在设计……而在塔希提的海风中,这株“丝路金叶”将会长出新的枝芽,蔓延向更远的地方,连接起更多的人,更多的文化,更多的希望。
夜幕降临,塔希提的桑园里亮起了灯。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竹棚的缝隙,洒在桑苗上,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像在讲述着这段跨越太平洋的桑蚕故事。玛拉带着大家在桑园里摆起了长桌,桌上摆满了塔希提的传统美食:PoissonCru(生鱼沙拉)、烤椰子、诺丽果果汁,还有用新采的桑芽泡的桑叶茶。
匠人们围坐在长桌旁,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着桑蚕技艺。玛拉拿出一块刚染好的桑丝方巾,方巾上用金色的丝线绣着塔希提的图腾和安第斯的桑枝,边缘缀着用椰子纤维做的流苏:“这块方巾叫‘海风与高原的约定’,是我送给苏尔玛奶奶的礼物,谢谢她带着大家来帮我,帮塔希提的桑蚕文化活了过来。”
苏尔玛接过方巾,指尖触到细腻的桑丝,仿佛能感受到海风的温柔和高原的厚重。她举起茶杯,对大家说:“敬桑苗,敬桑丝,敬我们跨越山海的友谊!愿这条丝路,能在全球织出更多的星河,更多的希望!”
所有人都举起茶杯,清脆的碰杯声在塔希提的夜空里回荡,和海浪的声音、桑叶的声音、匠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首最动人的“丝路之歌”。而在桑园的角落里,那株“丝路金叶”的幼苗,正在灯光下悄悄生长,它的根,已经深深扎进了塔希提的土壤里,扎进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第五章丝路金叶:共织未来网
塔希提的桑园渐渐步入正轨时,安第斯工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北极圈附近的挪威桑蚕协会寄来的桑苗样本。样本盒里,几株细小的桑苗裹着保温棉,附信上写着:“我们尝试在挪威的温室里种植桑苗,却始终无法度过漫长的冬季,希望‘全球桑蚕文化协作网络’能帮我们找到解决办法,让桑蚕文化在寒冷的北极圈也能生根发芽。”
苏尔玛拿着桑苗样本,走进温室,守苗爷爷正在给“丝路金叶”的幼苗浇水。“你看,挪威的桑苗,”苏尔玛把样本递给守苗爷爷,“他们想在北极圈种桑,可冬天温度能降到零下三十度,普通桑苗根本扛不住。”
守苗爷爷仔细观察着桑苗,眉头皱了起来:“比安第斯的冬天还冷,安第斯的冬天最低才零下十度,咱们的三系混种桑还能勉强过冬,挪威的这个温度,得培育能休眠的桑苗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