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联盟的“全球桑苗土壤数据库”,已经收录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土壤资料;迭戈和欧洲品牌合作的“文化节限定礼盒”,销量突破了两千套,很多消费者都在留言里说,想了解更多桑蚕文化的故事;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教授,带着学生来工坊考察,计划和守苗爷爷一起,进一步优化三系混种苗的基因,让它能适应更多地区的气候。
八月的一个清晨,苏尔玛像往常一样,去温室检查桑苗。当她走到三系混种苗的育苗盆前时,突然发现,那株由“云蜜桑”“金穗桑”“红土桑”嫁接而成的桑苗,已经长出了新的花苞——淡绿色的花苞,在晨光里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透着生机。
“外婆,你看!花苞!”卡米拉拿着水壶跑过来,眼里满是惊喜,“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的三系混种苗,很快就能结茧了?”
苏尔玛轻轻摸了摸花苞,指尖传来的触感,柔软又坚定。她抬头看向远处的草原,阳光里,奥莉娅寄来的“红土桑”种子已经发芽,妮娜寄来的茉莉花苗也开了花,白色的花朵点缀在桑园里,香气弥漫。
守苗爷爷扛着锄头走过来,笑着说:“这苗啊,是懂咱们的心意。知道咱们想让桑蚕文化传遍全世界,就拼命地长,拼命地开花。”
苏尔玛点点头,摸了摸口袋里的老梭子——梭子上的桑枝图案,仿佛也在晨光里活了过来,和眼前的桑苗、花苞、茉莉花,连成了一片。她突然明白,桑蚕文化从来不是静止的,它像桑苗一样,需要有人守护,有人培育,有人带着它跨越山海;它也像桑丝一样,能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连在一起,织出属于全世界的新丝路。
夕阳西下时,苏尔玛坐在织机前,重新拿起老梭子,开始织一幅新的织锦——她要把肯尼亚的草原、清迈的桑园、巴西的雨林、法国的酒庄,都织进去,还要把孩子们的笑脸、匠人的双手、桑苗的花苞,都织进去。丝线在她的指尖穿梭,像一条流动的河,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山海与人心。
卡米拉走进来,递上一杯温热的桑叶茶:“外婆,明天奥莉娅女士会寄来‘红土桑’的蚕丝样品,咱们可以试试和‘霞光茧’丝混纺,做一款新的文创产品。”
苏尔玛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清甜的茶香在嘴里散开。她看着织机上渐渐成型的织锦,眼里满是希望:“好啊,咱们慢慢织,慢慢等。总有一天,咱们的桑丝会飘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所有人都知道,在安第斯高原上,有一座工坊,有一群桑蚕人,在用丝线编织着跨越山海的友谊与希望。”
夜幕降临,工坊里的灯光亮起,暖黄色的光透过桑木窗棂,洒在桑园里。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像在讲述着桑蚕人的故事,也像在预示着,这条用桑丝织就的新丝路,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继续延伸,书写着属于全球桑蚕文化的永恒篇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ianlintz.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