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不少时尚评论家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脸上满是赞叹。当压轴模特穿着那件紫色桑丝长裙走上T台时,全场安静了下来——长裙的裙摆很长,拖在T台上,像一片流动的紫色海洋,上面的各国文化图腾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讲述着一段跨越山海的丝路故事。
长裙走过T台尽头时,音乐突然变了,变成了一首由各国桑蚕民谣改编的合唱曲。苏尔玛、***爷爷、奥莉娅、妮娜、莱拉、卡米拉、周明远,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桑蚕匠人,一起从后台走了出来,站在T台中央,向台下的观众鞠躬。
“这些服装的创作者,不仅是‘丝路印记’的设计团队,更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桑蚕匠人。”艾拉拿着麦克风,激动地说,“从安第斯高原到非洲沙漠,从蒙古草原到斐济海岛,他们用桑苗跨越了地域的界限,用桑丝连接了文化的差异,用协作创造了这些美丽的作品。今天,我们不仅是展示时装,更是展示一种全球协作的精神,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站起来,向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桑蚕匠人致敬。不少品牌代表当场围了过来,想要和“全球桑蚕文化工坊”合作,开发更多融合各国文化的桑蚕产品。
时装秀结束后,米兰的媒体对苏尔玛进行了专访。记者问她:“您认为桑蚕文化能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桥梁吗?”
苏尔玛笑着回答:“当然能。桑苗需要阳光和雨水才能生长,就像不同的文化需要理解和尊重才能共存。桑丝能织成温暖的衣物,也能织成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我们的‘全球桑蚕文化协作网络’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国家的成员,未来,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用桑蚕文化,编织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采访结束后,科莫的百年丝绸工坊老板找到了苏尔玛,提出合作开发“丝路共融”系列服装的具体方案:“我们可以用科莫最先进的提花技术,结合你们的植物染和手工刺绣,打造高端丝绸服装,同时在服装的标签上,标明每一种桑丝的产地和匠人的故事,让消费者知道,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份文化和情感。”
苏尔玛当即同意了合作,双方签订了合**议,约定下个月在科莫的工坊开始研发。莱拉则和“丝路印记”的设计团队一起,讨论“海岛丝路”系列的后续开发,决定推出儿童款方巾和丝巾,上面绣着各国的卡通桑蚕形象,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桑蚕文化。
离开米兰前,乔瓦尼带着纪录片团队,给所有参与时装秀的桑蚕匠人拍了一张合影。照片里,苏尔玛站在中间,手里捧着那株“全球混种桑苗”的幼苗,***爷爷、奥莉娅、妮娜、莱拉、卡米拉、周明远等人围在她身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背景是米兰的标志性建筑——米兰大教堂,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给每个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这张照片会作为纪录片的封面,”乔瓦尼说,“纪录片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丝路织星河》,讲述你们用桑丝连接世界的故事。下个月,这部纪录片会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播出,让更多人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在用桑蚕文化,编织着跨越山海的友谊和希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