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尔接过纸张,略作沉吟。他调整呼吸,用清晰而富有韵律的拉丁文开始朗读。
他的发音基本准确,重音也很分明,只是缺乏抑扬顿挫,无法传递出西塞罗雄辩的气势。
朗读完毕,他几乎没有停顿——得益于死记硬背的功底扎实——迅速地将拉丁文译成通顺的法语,关键术语的翻译也基本到位。
接着,他指着原文中的几处:“这里,西塞罗使用了强烈的排比、重复……他目的是为了累积愤怒情绪,直指卡提林;
……
此处,他运用了尖锐的反问,并非寻求答案,而是强化对卡提林的指控;
……
还有这一连串的隐喻,将卡提林的阴谋比作‘潜伏的瘟疫’、‘燃烧的火焰’,生动形象地描绘其危害性,旨在激发元老院的恐惧与警惕。
……
整段的核心修辞目的,在于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和意象,将卡提林塑造为罗马共和的公敌,为后续的严厉制裁奠定道义基础。”
莱昂纳尔越说越顺畅,简直有点回到中国高考语文考试现场的感觉,抛开语言壁垒,19世纪的难题在21世纪显得太简单了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