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往阿颇勒的路途中(7) (2 / 5)

作者:九鱼 最后更新:2025/9/24 1:53:25
        撒拉逊文化出现的很晚,因为直到公元七世纪,撒拉逊人才得以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他们走出阿拉比半岛,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而他们向外开疆扩土的过程中,就如同干涸的沙漠那样,如饥似渴的接受着外界的文化。

        至于这个文化是古希腊的,还是波斯的,或者是法兰克的,他们全然不在意。

        正如他们的学者所说,人类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虽然他们最初只是一些无知的牧民,甚至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正如前者所说,他们将所有可搜罗的珍贵东西披挂在了身上,并且将其转为仅属于自己的光彩。

        像是古希腊的古典哲学,几何学,拜占庭的官职与体系,基督教的教义,罗马的法典,埃及的炼金术,波斯的文学和艺术,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对,我们所熟悉的撒拉逊数字雏形正来自于印度,只不过将它传播到各处的是撒拉逊的商人,所以我们才会把它称之为撒拉逊数字。

        另外,在遥远的中国,他们也找到了愿意远行千里在撒马尔罕为他们造纸的工匠,有了充足的纸张,在九世纪的时候,诸多学者才能够在哈里发的鼓励下,开始对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的典籍进行翻译——他们所得到的酬劳是黄金,翻译后的文稿有多重,他们就能得到多重的金子。

        而且,无论是哈里发还是苏丹,历代君王都乐于在自己的统治时建造大量的学校和图书馆,他们甚至颁布了一条法令,一个人主要是出资建造了图书馆或是学校,那么他因此所得到的有关于图书馆或是学校的职位,即便在他离开了军队或者是宫廷后,依然可以保留。

        因为从阿拔斯王朝开始,朝廷和军队中就有大量的马姆鲁克——也就是奴隶的官员和军人。按照法令来说,他们是别人的财产,因此不可能拥有自己的资产。一旦他从原先的位置上退下来,结局都通常相当可悲而又荒凉。但自从有了这条法令之后,这些奴隶出身的人,只要能够出资建造图书馆和学校,将来就有一个栖身之地了。

        直至今日,就连女性也已经积极参与到了相关建设中,就像是塞萨尔和若弗鲁瓦参观的这家小学,就是一个富商之女资助的,不过它仍旧必须附属于一座寺庙。

        它有着宽敞明亮的庭院与遮风避雨的长廊与大厅,学生们通常在庭院中听课和学习,只有逢到下雨或者是大风,才会避进里面的大厅。大厅中并没有桌椅,学生们和老师都是席地而坐,他们也在这里做礼拜。

        老师注意到了他们,他是一个高鼻深目的典型撒拉逊人,从他写在木板上的文字和学生手中的石板来看,他正在教导他们学习撒拉逊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